重磅官宣!五方面舉措出爐,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 2024-10-09 瀏覽:2975
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的五方面重磅舉措。
1.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
2.把擴內需增量政策重點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費上,積極發揮投資有效帶動作用。
3.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4.采取綜合性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5.出臺有力有效系列舉措,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舉措一:加力提效實施宏觀政策
鄭柵潔表示,加力提效實施宏觀政策有三個重點。具體來看,一是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強財政、稅收、貨幣金融、投資消費、收入分配等宏觀政策的統籌協調和系統集成,強化政策工具的協同創新,把握好政策實施的時度效,放大政策的組合效應。要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加快支出進度,加大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要加力支持地方開展債務置換,化解債務風險;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實施有力度的降息,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為經營主體投融資、宏觀政策實施等創造更好的金融環境。
二是加快推動重大改革舉措落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300多項的重點改革舉措,目前各項任務正在逐項有序的推進落實。將加快推出一批條件成熟、可感可及、有利于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改革舉措。
三是增強宏觀政策取向的一致性,用好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提升各領域政策目標、工具、力度、時機、節奏的一致性和匹配度。政策出臺前要經過一致性的評估,進行充分的論證;政策執行或調整時,要與宏觀政策取向持續保持一致;政策落實后要對政策的效果及時檢視和評估;整個過程與宏觀政策取向不一致的,要及時調整或暫停執行。
舉措二:進一步擴大內需
鄭柵潔表示,進一步擴大內需的重點是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促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實施提振消費行動。
促消費具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加大對特定群體的支持力度。要提高學生資助補助標準,擴大政策覆蓋面,要提高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額度,推動降低貸款利率等。二是加大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實施力度。三是擴大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托育產業等。
擴大有效投資包括三方面舉措:一是用足用好各類資金。目前7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已經全部下達,用于“兩重”建設(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和“兩新”工作的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經全部下達到項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和資金撥付。同時推動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的使用進度,支持項目開工建設。二是提前謀劃并下達明年的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的項目清單。明年要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優化投向,加力支持“兩重”建設。將在年內提前下達明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支持地方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先行開工實施。三是優化實施投資的重大政策,抓緊研究,適當擴大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領域規模比例,盡快出臺,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范圍的具體改革舉措,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的積極性,實施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建設。
舉措三:加大助企幫扶的力度
鄭柵潔表示,一是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單位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更多采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加快民營經濟促進立法的進程,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是提前明確階段性政策后續安排。相關部門將在研究評估的基礎上加快明確政策是否延期實施。如果明確是要延期實施的,要盡快明確延期實施的期限。有利于企業生產經營和健康發展的政策,這些不會停,也不會少。
三是加強要素的配置保障。近期,發展改革委與金融監管總局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的協調機制,指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提供融資支持,努力做到“應貸盡貸”。同時,研究將一批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納入“十四五”能耗單列范圍,鼓勵地方通過購買綠電綠證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費。
舉措四: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鄭柵潔表示,將采取系統性的綜合措施,對商品房建設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的力度,運用專項債券等支持盤活存量閑置的土地,調整住房限購政策,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加快消化存量商品房,降低存量房貸利率。
另外,還要抓緊完善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的新模式。鄭柵潔表示,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政策已經出臺,有一些城市全面取消了限購,有一些城市進一步縮小了限購區域,放寬了限購條件,其他政策也在積極謀劃,有的在積極推進。
舉措五: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鄭柵潔表示,有關部門將采取有力有效的綜合措施,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穩步推進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臺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政策措施。目前各項政策正在加快推出。
本文來源:金融時報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