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鋼鐵、煤炭等行業景氣度下滑,行業信用惡化使得銀行沿用多年的倉單質押、互聯互保等傳統的大宗商品融資業務模式受到挑戰,導致企業普遍陷入融資困境。為解決此項難題,平安銀行)近日在上海發布又一創新成果——物聯網金融,即通過物聯網技術,賦予動產以不動產的屬性,變革供應鏈金融模式。
  “全國每年僅鋼材消耗量就達7億噸,金額超過2萬億元,占全球半壁江山,實體經濟對大宗商品仍有巨大的需求?!逼桨层y行行長邵平在物聯網金融發布會上表示,當務之急是要構建更完善的商業模式,重建動產質押中各方互信,推動動產融資業務穩健復蘇。
  平安銀行貿易金融部負責人指出,傳統的動產融資業務,企業將合法擁有且銀行認可的動產交由銀行委托的物流監管方進行監管,物流監管方通過派駐監管人員實施人工現場監管。在這種業務模式中,物流監管的質量和準確性,主要取決于物流監管公司的管理能力和現場監管人員的履責程度,銀行面臨重復抵質押、押品不足值、監管方道德風險等一系列風險。
  而物聯網新技術的應用,為銀行解決上述難題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案。以正在試點的鋼鐵行業為例,平安銀行聯合感知集團引入感知罩等物聯網傳感設備和智能監管系統,在全國鋼材交易的重點區域推進了大型倉庫的智能改造升級,實現了對動產存貨的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等系統化、智能化管理,使客戶、監管方和銀行等各方參與者均可以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全面感知和監督動產存續的狀態和發生的變化,有效解決了動產融資過程中信息不對稱問題。邵平表示,物聯網可實現對動產無遺漏環節的監管,極大地降低動產質押的風險。
  此外,平安銀行還將致力于把普通倉單打造成具備標準倉單屬性的“準標單”。首先,物聯網技術使得倉單項下的實物被特定化,且倉單與實物之間可建立一種動態、實時的對應關系;倉單甚至還可以綁定實物的三維空間坐標,使得倉單具備惟一性和排他性,從而有效解決現行倉單中存在的虛開倉單或重復開單等問題。其次,通過推動倉儲企業按照國家標準生成國標倉單,倡導倉單格式和記載要素標準化,并推動倉單編號的生成規則規范化,倉單將成為特定實物的惟一“身份證”。在此基礎上,再推動倉單在權威機構進行登記注冊或認證,將顯著提升倉單的信用度,實現倉單高效流通。
  據悉,平安銀行未來還將與大型生產企業、交易平臺及倉儲物流企業共同合作,以鋼鐵行業為突破口,逐步將物聯網動產融資覆蓋至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能源、建材、礦產品、化工、農產品、紙品等多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