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
- 2024-07-01 瀏覽:4406
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工商銀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建立服務“五篇大文章”一體化決策落實機制,積極為建設金融強國、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貢獻力量。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以下簡稱“工行軟開”)在總行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牢牢把握新時期形勢任務要求,以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為目標深化數字化轉型,以優質金融科技做深做精數字金融大文章,增強全行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一、履行數字金融新使命 工行軟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金融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高度,深刻認識數字金融內涵,深入把握數字金融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的融合貫通關系,以做深做精數字金融文章為紐帶,支撐全行高質量做好“五篇大文章”。 1.領會數字金融內涵及其與其他大文章的關系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對建設金融強國、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進行深遠戰略謀劃,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數字金融是以數據技術雙要素為驅動、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創新重塑、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全面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新金融形態,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深化和提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通過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提升金融服務供給,賦能科創企業、綠色環保企業、中小微企業和養老服務企業的發展,為金融業務打開新的創新空間、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數字金融是創新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的基礎支撐和重要引擎,通過加大數字金融創新供給,提升數字化供給能力,支撐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的業務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金融服務需求。 2.增強數字化動能是做好數字金融的有效途徑 面對新時期形勢任務要求,工行軟開發揮技術、數據雙要素作用,促進全行業務模式、管理流程、組織架構的數字化變革,加快將科技供給能力轉化為價值創造力,從創新統籌、基礎設施、安全風控、技術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支撐數字金融大文章落地。一是增強數字金融創新統籌發展動能,以客戶為中心,深化觸點整合、服務聚合、運營融合,提升全行數字化轉型支撐能力,形成總分協同的數字化轉型新局面。二是增強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支撐動能,構建支撐極端情況下全行基礎金融功能所需的金融基礎設施,推動關鍵金融基礎設施自主水平和軟硬件安全可靠性顯著提升。三是增強數字金融安全風控穩固動能,完善“全覆蓋、硬約束”數字化風險防控體系,推動涵蓋業務、數據、技術等多要素的數字化轉型風險管控能力提升。四是增強數字金融數據技術創新動能,深化數據生態和技術生態建設,完善數據中臺運營機制,強化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和場景應用,提升數據和技術基礎支撐能力。五是增強數字金融機制內生動能,完善數字金融治理體系和體制機制,加強數字化核心人才和數字金融智庫建設,激發科技創新內生動力。 3.以數字金融引領支撐“五篇大文章”落地實施 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四篇大文章的業務創新,需要通過產品、服務數字化等數字金融建設工作進行落地實現。工行軟開通過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的業務創新需求進行戰略解碼,并將其映射到數字金融建設工作任務中,同題共答、協同配合,推動各業務板塊之間、業務與科技之間的融合,支撐“五篇大文章”落地。一是通過建設業務基礎、數智應用等企業級能力中心,支撐跨機構、跨層級、跨領域的業務創新以及產品敏捷創新,助力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二是積極發揮科技驅動作用,應用大模型等前沿技術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提升科技供給能力,賦能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創新重塑。三是不斷提升信貸系統對“五篇大文章”的支撐能力。聚焦科技企業在不同階段金融服務需求和風險特征,打造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數字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提升科技金融特色場景融資服務能力;豐富信貸融資、支付結算、撮合對接等綜合服務場景,加強信用類融資產品智能模型建設和數據要素支撐,提升普惠貸款“能貸、會貸”能力。 二、落實數字金融新舉措 工行軟開圍繞數字金融工作要求,根據總行完善數字金融專班工作機制,做好戰略解碼和工程規劃,聚焦重點領域,明確實施策略與舉措,以數據和技術為關鍵生產要素,持續鞏固提升業務、數據、技術基礎能力,全力攻堅突破重點領域,以科技驅動重點業務領域創新發展,為全行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數字化新動能。 1.攻堅突破重點領域,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工行軟開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員工賦能、金融生態、普惠服務、風險防控、分行支撐等重點領域數字化平臺建設,增強“服務客戶、賦能員工”的數字化服務能力。 一是創新員工賦能模式。圍繞網點經營轉型,構建全量客戶分層分類運營體系,完善客戶經理等營銷人員業績評價體系,支撐網點“分田到戶”運營機制變革;加強柜面與線上渠道協同聯動服務,創新“訂單+工單”等新業務模式,強化線上線下預約、實物交付的信息共享和流程打通,提升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能力。 二是優化開放金融生態。聚焦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領域,加強數字人民幣、家庭財富管理等方面的生態場景和產品服務創新,提升金融服務適用性;完善“走出去+引進來”的金融生態系統,加強第三方云服務引入,創新云互聯服務模式,滿足企業客戶對“金融+非金融”產品輸出的綜合化、差異化需求,推動云生態“合作客戶”向“戰略伙伴”轉型升級。 三是做優數字普惠服務。加強小微企業等普惠數據資產管理,深化營銷觸客、盡職調查、客戶授信和風險防控等方面的業務模式創新,提升普惠服務細分行業、場景和客群的運營能力,賦能制造業、涉農、小微等領域的場景拓展。 四是打造企業級智能風控平臺。落實國家金融強監管要求,堅持全面風險管理策略,建設風險監測預警、風險決策、風險計量、風險視圖的企業級風險能力中心,打通各業務條線風控豎井,增強集中預警、底線剛控、模型管理、統一視圖等核心風控能力,夯實企業級風險數據服務底座,完善適配“五篇大文章”的風控手段和模式,形成集團風險管理的“中央廚房”。 五是建強數字化轉型支撐平臺。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觸點整合、服務聚合、運營融合、智能升級、總分聯動”五個方面,提升“用數、運營、鏈接、觸達”數字化轉型支撐平臺能力,推動平臺數據打通、系統整合及用戶體驗提升,更好地支持全行數字化轉型工作開展;通過用數平臺開展重點領域、分行特色產品的數據挖掘和分析,推動營銷、產品、運營、經營提質增效;通過運營平臺統籌做好特色化內容運營、專業化產品運營、多元化活動運營、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將科技能力轉化為業務成效;通過鏈接平臺深化政務、產業、生活場景拓展,提升獲客能力;通過觸達平臺增強智能外呼等平臺與客戶有效溝通能力,使銀行產品、權益、活動有效觸達客戶。 2.持續鞏固基礎能力,支撐數字金融創新發展 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市場和客戶需求快速變化,旺盛的業務創新需求對科技供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工行軟開通過沉淀支撐跨領域創新的業務基礎能力、支撐業務快速發展的數據技術能力,實現企業級能力轉型升級,更好支撐適配市場和客戶需求的產品快速創新。 一是持續鞏固業務基礎能力。以用戶為中心強化“觸點整合”,升級渠道觸客及服務模式,提升行內渠道與外部主流社交平臺聯動引流與協同服務能力,構建“一點接入,全渠道聯動,高效觸達”的新型觸客生態;打通內外部、總分行價值鏈以加強“運營融合”,構建以客戶為核心的智慧運營體系,探索組織模式和數據資源運營模式創新,實現總分行數據融合、渠道打通、權益聯動,提升客戶全流程體驗和服務效能;應用大模型等技術,創新“人機協同”的智能辦公模式,增強數字員工的智能服務能力,提升全行員工辦公服務效率。 二是迭代完善數據服務體系。加快高價值外部數據引入,優化總分行數據布局,提升數據處理時效,持續夯實數據基礎;為滿足業務快速用數需求,提煉公共用數賦智解決方案,打造開箱即用的數據微應用服務模式,創新“對話式”洞察分析等智能化用數模式,降低用數工具門檻,支持用數賦智規模化應用,充分激活數據要素價值。 三是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全面云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夯實企業級數字技術支撐體系,滿足業務快速發展需要;把握大模型深刻改變金融業態的發展趨勢,強化產學研聯合攻堅,打造以大模型為核心的企業級人工智能體系,加強算力、算法、數據三大AI技術支撐,加快大模型訓練的大數據建設、千億級大模型部署,持續增強千億級自然語言大模型的能力,加速文本交互、文生圖、代碼生成等特定細分領域能力建設,構建大模型數據工程平臺能力,加速高價值、員工有感的大模型場景創新應用。 3.科技賦能業務創新,與各篇大文章同題共答 工行軟開積極發揮科技驅動作用,賦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領域業務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在科技金融方面,圍繞科技企業、重大項目、卡脖子領域,加強大模型等新技術應用,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方案,通過制定差異化服務策略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更加精準、流暢、聰明的數字化服務,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以金融力量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形成新質生產力。在綠色金融方面,圍繞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制造等綠色產業領域,建設多元化、全鏈條的綠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打造“智慧識綠”管理體系,加強綠色信息采集和智能評估,優化綠色金融統計、管理、監測體系,推動綠色貸款識別管理、節能減排統計、投融資碳核算的智能化,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普惠金融方面,持續優化信用、抵質押、數字供應鏈數字普惠產品,打造融資、支付結算、撮合對接等綜合化普惠服務體系,滿足企業及企業主多元化需求,加強對涉農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重點主體的支持,提升金融支農精準性。在養老金融方面,健全線上線下渠道適老化功能,做好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和服務工作,優化財富規劃、產品服務、養老課堂等養老金融體系,保障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實現全國推廣,加強與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構建“金融+養老”客戶服務生態圈。 三、展望數字金融新未來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特別是大模型技術帶來的智能涌現,不斷為金融服務引入新業態、新模式。工行軟開將踐行“科技驅動、價值創造”理念,加強關鍵技術攻堅和新技術規模化應用,促進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聚集,開展前瞻性、引領性、高價值性的數字金融產品和業務模式創新,推動企業級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一是提升金融供給能力,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為根本宗旨,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創新支撐。以數字金融引領賦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領域業務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以精準為靈魂,強化對實體經濟的精準滴灌、對客戶服務的精準觸達,提高市場洞察、產品與服務創新、運營與風險管理的精準度。通過總分行聯動、線上線下協同,強化服務精準觸達,提升客戶全流程體驗和服務效能,將金融產品和服務廣泛融入數字經濟,使產品創新和生態場景拓展更加豐富,多樣化的數字產品和服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 二是完善技術生態體系,培育業務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打造“彈性架構、融合智能、安全可控、云化基建、柔性敏捷”的數字技術生態,夯實企業級數字技術支撐體系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加快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復雜金融場景的規模化應用,助力工商銀行新質生產力培育。 三是持續強化風險防控,牢筑金融安全發展的根基。樹牢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統籌抓好生產、研發、數據、網絡、新技術等的全方位安全工作,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持續強化安全生產風險防控,保障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不斷加強企業級智能化全面風險管理,健全數字化反詐運營體系,做到風險防控“主動防、智能控、全面管”。 在深化數字化轉型的新征程上,工行軟開將圍繞總行黨委各項決策部署,始終站在科技前沿和戰略全局把握科技創新,不斷提升科技供給能力、創新效能和價值貢獻度,將金融科技創新與國家需要、人民期盼、業務發展、市場訴求緊密結合,構建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數字金融體系,以優質金融科技服務全行高質量發展和金融強國建設,以實際行動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本文來源:《中國金融電腦》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