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譜寫金融科技服務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2023-01-03 瀏覽:4213
作者: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 鄭國雨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一重要論述為工商銀行的金融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工商銀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黨和國家賦予的職責使命,以“科技強行、人才強行、數字工行”建設為牽引,加快打造發展新引擎,以金融科技力量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一、堅定不移,
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之路
工商銀行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理念,將科技、人才、創新三者有機融入數字化轉型歷史進程中,積極探索并踐行高質量發展之路。
1.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保障高質量發展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事關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系統工程,工商銀行始終圍繞“科技驅動、價值創造”這一發展理念,努力牽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連續九年保持銀保監會科技監管評級第一,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整體獲獎項目數量和等級排名第一。
堅持與時俱進,穩步實施科技戰略。立行以來,工商銀行始終將科技作為全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各時期全行業務發展特點和經營管理需要規劃金融科技發展藍圖。電子化、信息化銀行、銀行信息化、智慧銀行、科技強行,科技戰略一脈相承、與時俱進,最終鑄就了工商銀行領先的科技硬實力。
實施架構轉型,夯實銀行發展根基。為適應新技術新業態,工商銀行持續強化頂層設計,實施智慧銀行生態建設工程(ECOS),率先推動架構轉型,對業務架構、應用架構和數據服務體系進行升級換代。在同業中率先實現10億級借記卡賬戶下移平臺,取得大型銀行主機系統轉型的重大歷史性突破。構建了覆蓋全渠道、全產品、全客戶的全新生態級業務架構,強化戰略傳導,優化價值創造鏈,賦能業務發展。構建了靈活共享、敏捷高效的松耦合應用架構,提煉百余個業務組件和10萬多個IT服務,通過標準服務的靈活組裝支持產品快速創新。構建了高效、智慧、開放、共享的數據服務體系,形成業界容量最大、算力最強、功能最完備的大數據服務能力,為全行提供1000余項數據服務。
強化自主可控,奠定可持續發展基礎。工商銀行始終堅持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各項創新轉型成果得到監管部門和金融同業的高度評價:自主研發了云計算、分布式兩大核心技術基礎平臺,“一云多芯”信創云平臺入云規模及平臺能力同業領先;分布式框架體系以大容量、高可用能力全面支撐核心業務連續穩定運行。全面推進前沿技術研究布局,打造了一系列企業級新技術平臺,并在金融服務、風險防控等場景大規模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平臺應用成熟度獲得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高評定等級;區塊鏈平臺累計創新落地80余個場景,服務機構超1000家,鏈上交易金額超1.1萬億元,連續兩年入選福布斯全球區塊鏈50強榜單;RPA技術平臺首家通過工信部技術領域權威測評,“技術換人”不斷深化,2022年以來在柜面交易、遠程銀行和業務集中處理等場景累計替代人工超1.8萬人年;隱私計算平臺獲評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在銀行業中首家唯一入選。
強化基礎保障,筑牢安全發展底線。工商銀行樹牢國家安全觀,對內加強生產穩定運行和運營管控,對外加強網絡安全與外部入侵防御,多次獲得全國性網絡安全大賽金融業最高名次,信息系統可用率達99.99%,圓滿完成重要時點的安全保障工作。積極主動應對疫情防控給業務連續性帶來的新挑戰,創新云運維、云投產、云辦公等數字化新方式,始終保持信息系統整體高效穩健運行,支撐日均7億筆以上的業務處理量,保障7×24小時運營不停擺。在國有大型銀行中首家獲評“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2.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支撐高質量發展
人才作為創新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工商銀行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核心地位,培育國有大行創新基因。
以人為本,建立體系完善的培育機制。工商銀行堅持業技融合,建立了“人力部門招聘、科技部門鍛煉、業務部門使用”的人才蓄水池,形成科技人才培養良性循環。鍛造了一批精通金融科技創新的領軍型干部人才,培養了架構師、體驗設計師、開發工程師等一批金融科技創新人才,孵化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備軍,為全行創新發展和改革攻堅凝聚專業力量。
以用為要,打造同業領先的人才隊伍。多年來,工商銀行持續加強科技創新人才的儲備和配置,鍛造了一支規模超過3.5萬人的金融科技隊伍。同時,聚焦金融科技核心領域引入的高端人才數量和質量持續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選賢舉能,健全有競爭力的激勵機制。通過實施骨干人才選拔,對技術領軍人才、業務骨干、重點項目攻堅團隊等核心人員的精準激勵,工商銀行不斷增強科技人才干事創業的動力和活力,保持了核心科技力量和創新研發優勢的穩定性。
3.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賦能高質量發展
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好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工商銀行依托數字化轉型加大金融服務創新力度,推動金融、科技和產業的良性循環,助力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轉型務實,增強實體經濟服務能力。工商銀行堅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本源,圍繞重點領域聚力發力,充分運用“數據+技術”新要素,加大數字金融創新供給。一是精準賦能產業發展。將金融服務嵌入產業經營全鏈條,構建“產業+金融”的數字生態共同體,服務20余萬家上下游企業,助力企業穩鏈固鏈;積極開展數字普惠金融建設,以全流程線上化服務滿足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融資需求,數字普惠占比超90%,為企業減負紓困,支持穩經營、保就業。二是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優化產品體驗,全新發布手機銀行8.0,為5億客戶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依托云網點向1億客戶提供數字化陪伴式服務,讓更多金融服務高效觸達客戶;打造個人養老金系統,在同業中首批開通個人養老第三支柱賬戶業務,開戶和繳存資金規模在同業中取得先發優勢;率先完成互聯網適老化與無障礙改造,推出新市民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疫情期間推出全線上個貸延期還款服務,以金融力量助力群眾圓養老夢、安居夢、置業夢。三是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建設“數字鄉村”、工銀“興農通”等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將衛星遙感影像識別、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到鄉村金融服務領域,與近千家區縣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達成信息化合作,服務覆蓋全國1700余個縣域,有效促進金融服務向縣域、農村下沉,助力鄉村振興。獨家承建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基金管理系統,助力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搭建工銀安心資金監管平臺,確保“保交樓”等工作有序推進,服務監管客戶超1400家,納入管理資金超3300億元。依托自主可控的全球支付網絡、區塊鏈技術平臺,打造工銀全球付、“數貿e鏈通”貿易金融平臺,服務萬家跨國集團企業和跨境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客戶,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
風控強基,增強金融風險防范能力。工商銀行依托“數據+模型”,有效促進了風險管理從人控向數控、智控轉變。一是嚴守安全發展底線。加強全行各機構、各條線數字資產應聯盡聯,將風控規則、模型、算法等嵌入業務流程中,推進風險管理關口前移;聚焦信用風險、欺詐風險、操作風險等領域,搭建風險管理系統,創新遠程會診、遠程審議等數字化管理模式,有效落實“主動防、智能控、全面管”的風險管理策略。二是積極輸出“工行方案”。響應監管機構關于“推動大型銀行向中小銀行輸出風控工具和技術”的號召,發揮自主可控金融科技優勢,向300余家同業輸出“工銀BRAINS”智能反洗錢服務、“工銀融安e信”風險大數據智能服務、市場風險管理系統等一系列風控服務及工具,助力推動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整體提升。
改革圖強,深化科技治理體系改革。工商銀行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持續構建市場敏銳、聯動高效、敏捷響應的體制機制,不斷激發創新活力。一是推進一體化轉型。打通了“開發—測試—運維”一體化運作的科技內循環和“客戶市場—業務—科技”的全行創新大循環,“雙循環”相互融合促進,科技供給質效持續提升,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科技治理體系。2022年在整體研發規模同比增長17%的情況下,版本投產用時減少71.5%。二是深化煲湯式融合。組建業務與科技融合的150多個敏捷迭代和快速原型研發團隊,實施研發模式“差異化”改革,實現業務“小步快跑、迅速上線”,高效響應市場需求;探索“揭榜掛帥”創新攻關機制,業務與科技集中優勢資源開展創新攻關。三是加強直達式供給。調整優化科技力量布局,組建產品賦能團隊、服務支持團隊、金融科技生態拓展團隊等專業團隊,面向業務、分行和客戶加強直達式創新研發供給,將科技服務觸角融匯至業務、延伸至基層,強化科技賦能。
二、乘勢而上,
奮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新時代新征程的前進號角。作為國有大行,工商銀行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完整、準確、全面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對“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為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打下堅實基礎。總結過往,只有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才能在金融系統科技自立自強中體現大行新擔當;只有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才能在金融人才高地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只有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才能在金融數字化轉型中保持同業領先。因此,在新征程新的趕考路上,工商銀行將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現代金融企業”的目標,以頭雁姿態開辟金融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金融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履行好金融科技自立自強使命擔當。積極發揮銀行業科技創新領軍作用,勇擔金融系統科技自立自強使命,將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夯實“云+分布式”技術底座,鞏固彈性可靠的基礎平臺體系;完善自主可控的開放技術體系,在銀行業“卡脖子”技術攻關上取得更多關鍵突破,融入國家金融安全保障體系,切實增強金融發展的自主性和可持續性;加快前沿技術研究和規模化應用,鑄造研用融合的前沿技術體系,推動重要新興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重要金融科技平臺建設取得新優勢,智能技術應用取得新突破,加快推動前沿技術成果向業務價值轉化;積極踐行國家“數字基建”“雙碳”戰略,打造綠色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
培養造就大批高素質數字化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反復指出:“我國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工商銀行要堅持人才為本,統籌做好“金融科技”人才牽引、“數字員工”創新應用、新員工全鏈條培養等工作,構筑高質量人才高地。把更多的金融科技人才“引進來”,鍛造頂尖創新人才隊伍;讓更多金融科技人才“站出來”,人盡其才承擔重要創新任務;讓更多金融科技人才“走出去”,成為帶動全行數字化發展的源頭活水。全方位推動金融科技研發人員穩步增長,持續優化隊伍結構,完善金融科技創新體系,激發釋放全行數字化轉型活力,為全行加快數字化轉型、實現金融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奮進“數字工行(D-ICBC)”新征程。深化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工行”建設是工商銀行融入“數字中國”建設大局、助力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工商銀行將積極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按照“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戰略要求,進一步深化數據、技術的關鍵驅動作用,進一步深化業務、科技、數據的“煲湯式”融合,加快推進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數字化變革;積極謀劃推進渠道聯動、場景共建、運營共用、用數賦智、科技換人等企業級數字化能力體系建設,通過能力的“高復用”促進市場的“快響應”,更加靈活高效地賦能業務創新發展,助力構建面向未來的數字銀行新生態,以數字化轉型的新作為,高效推進金融服務的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工商銀行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導金融實踐,披荊斬棘,砥礪奮進,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走好工行特色金融科技發展之路,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新動能,以高水平人才隊伍激發新活力,以高水平創新塑造新優勢,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現代金融企業而不懈奮斗,為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偉大事業貢獻金融力量。
本文來源:《中國金融電腦》2023年第1期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