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發展數字生產力,賦能工商銀行高質量發展
- 2023-05-17 瀏覽:3667
作者:中國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總經理 羅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國家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國家數據局,推動健全新型舉國體制,統籌布局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科技創新已成為提升生產力的重要戰略支撐。工商銀行作為我國金融服務的主力軍和科技領先的大行,一以貫之堅持數字化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科技驅動、價值創造”的工作思路,充分運用技術、數據雙要素,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全力發展新型數字生產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推動形成全行增長的新動能。
一、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
譜寫生產力變革新篇章
人類社會發展經歷了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三次生產力的飛躍變革,當前,第四次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廣泛應用,推動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融合,通過運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產打造新型數字生產力,實現生產方式顛覆性變革和生產效率跨越式提升,推動世界邁入數字化新時代。數字生產力是數字經濟最顯著的特征,是知識創造者借助智能工具構建的一種認識、適應和改造自然的新能力,發展數字生產力是數字化時代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目標。工商銀行牢牢把握數字化變革趨勢和新時期形勢任務要求,積極融入數字中國建設大局,率先開啟了以數據、技術雙要素為驅動,以智能化、開放化為特征,以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為目標的數字工行建設新征程,充分發揮科技強行、數據大行優勢,通過健全科技創新機制、構建用數賦智機制等舉措,加快新技術創新應用和數據智能應用能力建設,運用技術與數據新生產要素,全力打造“數據+算力+算法”的智能化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推動數字生產力和生產效率快速提升。
在健全科技創新機制方面,工商銀行在金融行業率先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院,以“加速創新、引領發展”為指導思想,深入開展前沿技術研究及技術能力儲備、重點金融科技領域戰略規劃布局和技術創新應用,加快自主創新和內外部技術整合向企業級技術能力轉化;建立產學研用聯合創新機制,與行業聯盟、知名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構建新技術場景從首創到規模化推廣的全鏈路閉環機制,在產品設計和場景規劃中主動加速技術落地場景孵化和規模化推廣應用,加快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創造業務價值的生產力。
在構建用數賦智機制方面,工商銀行成立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推進工程協調小組、數據智能中心和用數賦智團隊,統籌推進數據中臺建設、用數賦智場景落地等工作,積極拓展與政府、數據要素市場以及重點客戶等機構數據共享合作,加速內外部數據融合應用;建立數據要素工程管理機制,推動數據、算力、算法等用數賦智資產體系建設,加快構建數據智能應用的基礎支撐能力,積極探索用數賦智創新模式,通過沉淀標準模式和解決方案支撐用數賦智場景跨領域、跨機構快速復制推廣,推動數據資產在產品創新、營銷、運營、風控等領域規模化智能應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倍增效應,加速推動數據資產轉化為支撐經營改革、業務增長的生產力。
二、加速打造數字生產力,
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工商銀行積極踐行科技驅動思路,加快建設企業級技術生態體系和數據資產體系,通過技術規模應用和數據智能應用,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技術支撐能力、創新供給能力,加速將科技創新成果和數據資產快速轉化為數字生產力,驅動業務模式創新、用戶體驗改進和業務質效提升,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1.加速數字技術驅動賦能,激發業務發展新動力
工商銀行堅持把數字技術作為數字化轉型的第一動力,加快布局新技術研究應用,持續提升數字技術創新驅動能力,以“機器換人”等模式推進數字生產力變革升級,為數字化轉型、業務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把發展的自主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是夯實企業級數字技術體系。依托前沿技術跟蹤研判、產學研用等創新機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爭做前沿技術在金融行業應用實踐的先行者,通過新技術自主研發、內外部技術整合,推動外部技術能力向自身企業級能力轉化,實現云計算、分布式、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主流技術應用布局,及云原生、隱私計算、元宇宙、數字人、衛星遙感等前沿技術創新應用,打造自主可控的十大金融科學技術體系、49個技術平臺,實現企業級能力的沉淀和提升,為數字工行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二是規模化推進“機器換人”。依托從新技術首創到規模化推廣的閉環機制,持續降低新技術應用門檻,加強科技條線與業務部門及分行的技術培訓交流、社區分享和協同共建,推動跨領域、跨分行共享復用和相互借鑒,形成全行主動快速應用新技術的氛圍,重點推廣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NLP)、衛星遙感、音視頻、生物識別等使用門檻低、投產上線快、解決痛點準的成熟技術,加快探索“機器換人”等業務運營模式;打造國有大型銀行首家企業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服務平臺,將RPA、NLP等數字技術大規模應用于智能外呼等業務運營場景,累計拓展遠程銀行智能外呼營銷場景648個,在授權審核、集約運營、監管報送等46類場景實現“機器換人”自動化業務處理,在同業中首批通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RPA系統和工具應用成熟度評估”最高等級認證,樹立同業RPA技術領域新標桿;建設衛星遙感影像智能分析系統,在農業、工業、建筑等領域開展資產盤點、產量預估、工程進度監測等場景落地應用,完善信用評價模型和風險監控機制,解決原來信貸業務調查和貸后管理耗時耗力的痛點,助力信貸和普惠金融業務發展;推出非接觸金融服務模式,在融e借新能源汽車貸款線上視頻面審場景融合應用音視頻、生物識別技術,使業務辦理時間由1天縮短至數分鐘,為客戶提供全新的服務體驗。
三是加快探索構建新型AI生產力。近期,OpenAI公司發布的NLP對話模型ChatGPT具備知識問答、代碼寫作、故事創作、聊天、算數等多種能力,點燃了全球AI生產力研究創新的熱潮。工商銀行始終扮演著銀行業前沿技術應用先行者角色,加快打造快速賦能的AI中臺,構建算力高效、快速研發、數字運營等能力,通過與國家實驗室、頭部公司合作,從AI技術能力、應用創新等方面全面推進AI大模型技術體系建設,在同業中率先搭建大模型的訓練算力集群、訓練框架和第一輪金融數據行業訓練,已擁有百億級AI大模型信創算力基礎設施,初步構建了文本生成、以文生圖、視頻生成等能力,在頭像生成、海報制作、智能郵件擬稿、營銷文案生成、程序代碼生成等場景開展驗證試點;加快“數字員工”建設,探索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智能交互的擬人化水平和多輪會話應答準確率,積極推進客戶服務、運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勞動密集型場景的“機器換人”,在數據分析、風險識別、智能審批、投研分析等智力密集型場景探索建立“機器輔助人”工作新模式,推出“工曉伴”“工小智”等數字員工,提供智能問答、常用話題聊天、運營指標查詢、知識查詢、智能提醒等服務,創新“陪伴式”的用戶服務體驗,打造“人機協同”運營管理新模式,為數字化轉型和運營管理改革提供新型數字生產力,“工小智”榮獲《亞洲銀行家》2022年度零售金融“中國最佳語音機器人應用”獎。
2.釋放數字資產倍增效應,創新運營管理新模式
工商銀行以數據成為最具時代特征的生產要素為契機,夯實數據基礎、豐富數據來源、盤活數據資產、做強數據服務,深化數據共享賦能,打造“數據+算力+算法”數字生產力,驅動業務模式、運營模式及風險防控等經營范式創新,初步規模化實現數據資產對業務的智慧賦能。
一是打造企業級用數賦智支撐體系。以共享、復用、創新為目標,建成以貼源層、聚合層、萃取層為核心的數據中臺分層體系,夯實用數賦智基礎設施;通過“業務數據化、數據資產化、資產服務化、服務業務化”,構建企業級數據資產運營管理體系,提升數據互聯互通、共享應用與用數賦智能力;通過內外部數據融合運用,深化“一個客戶”數據資產建設,打造覆蓋產品、營銷、運營、風控等板塊“開箱即用”的智能化數據服務,推出融e慧、即時BI、大數據工作站等用數賦智平臺工具,持續降低數據應用門檻,支撐數字化營銷、運營和風控等領域的管理創新。數據中臺數據總量已超25PB,構建企業級客戶畫像標簽超6400個、共享指標體系指標超7萬個,數據資產總規模在同業中保持領先。
二是加快探索數據驅動業務創新模式。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客戶挖掘、運營分析、管理決策等方面的數據應用需求旺盛,工商銀行聚焦產品創新、營銷、運營、風控等領域,加快數據驅動業務模式的探索創新,總結用數賦智優秀成果,提煉用數賦智創新模式,針對具體的用數難點痛點,提供可復用的技術解決方案和成功案例,推動用數賦智場景快速落地和復制推廣,驅動跨板塊、跨機構、跨層級的業務模式創新和管理流程重構,大幅提升數據對業務的智慧賦能能力,2022年用數賦智業務場景已達3500多個;構建“數據中臺+BI”的運營分析模式,支持通過“拖、拉、拽”的方式自助式定制報表、儀表盤、大屏等圖形化數據展示效果,提升報表和經營分析研發效率,以總行經營情況監測大屏為例,基于數據中臺統計指標,結合即時BI平臺“大屏可視化”等組件,提供6個主題、近400個指標的展現,全面展現全行客戶資金、存貸款等經營情況,賦能行領導經營管理決策;打造“數據中臺+AI”的融合應用模式,依托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和多樣化的AI建模流水線,提升從數據準備、特征工程、模型構建、模型測試與歸檔到模型發布的全生命周期研發管理能力,采用“數據+模型”的方式,打造e抵快貸、e企快貸、電力快貸等六大數字普惠拳頭產品,全方位滿足小微客戶多樣化融資需求,助力普惠型貸款增速提升至四大行第一;推出“數據中臺+智能決策引擎”的靈活配置模式,面向決策接入業務應用,智能決策引擎提供配置化特征輸出功能,僅通過可視化配置即可完成策略上線,縮短了決策策略運營周期,目前智能決策引擎已在融e借等信貸審批場景中普遍應用,可節約研發人效80%,實現日均超過22萬次的特征調用。
三是積極參與數據流通市場建設。主動參與數據交易所等國家、政府、重點客戶和關鍵市場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依托聯邦學習、隱私計算等數據安全技術,促進內外部數據融合共享與高效賦能,與國家外匯管理局等機構合作,為普惠金融、反欺詐、集團客戶畫像等多類場景提供隱私計算服務,構建新型開放數字生態;在普惠金融領域推出銀聯商戶貸產品,基于行內數據和銀聯數據打造商戶準入融合模型,為客戶準入驗證和授信額度測算提供精細化的數據支撐,實現客戶精準授信,助力紓解客戶融資難題。
三、持續推動生產力變革,
服務數字化時代新生活
展望未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推動知識創造者快速崛起、智能工具廣泛普及、數據要素成為核心要素,為數字生產力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機遇。工商銀行將不斷加快前沿技術跟蹤研究和創新應用,運用“數據+算力+算法”構筑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新模式,持續推進企業級生產力核心要素升級、改造和重組,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一是豐富數字化金融產品,通過數據智能應用實現客戶、資金、數據的深度綁定與價值再造,深入洞悉客戶需求,以客戶為中心打磨一批貼近市場需求、支撐未來發展的精品產品,為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實用性及市場競爭力。
二是創新數字化服務方式,加快對人工智能大模型、數字人等前沿技術的研究應用,通過建設數字員工等“機器換人、人機協同”工作模式,完善多元化的“非接觸式”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遠程在線、智能客服、生活助手等隨時隨地陪伴式的服務,推動對客服務生產工具升級,提升價值創造力。
三是提升數字化服務的用戶體驗,加強人工智能、元宇宙、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融合應用和數據賦能,加快創新智慧會話、元宇宙網點等智能化、擬人化、沉浸式的服務模式,改進冗長的人工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通過元宇宙與現實世界交織融合,重塑人們的行為方式、消費習慣、價值追求,推動社會生活和商業模式的變革。
數字經濟飛速發展,金融科技在銀行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愈發凸顯。工商銀行將積極融入數字中國建設大局,深入推進科技強行、數字工行建設,充分發揮硬核科技、海量數據優勢,加快發展數字生產力,驅動業務模式和管理模式變革,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踐行國有大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使命擔當。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電腦》2023年第5期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