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加速驅動綠色金融生態數字化建設
- 2023-06-13 瀏覽:3247
作者: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軟件研發中心總經理 胡軍鋒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可見,綠色金融是綠色發展的必要保證,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實現低碳目標等具有重要意義。郵儲銀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創新驅動,深化綠色金融體系探索和實踐,持續構建“平臺+能力+應用”的金融科技創新格局,不斷拓展綠色金融服務場景,推進綠色金融生態數字化建設。
一、推進綠色金融生態數字化的背景與意義
中央和地方相關部門不斷加強和完善綠色金融發展頂層設計,支持綠色金融跨越式發展。各金融機構把握發展機遇并融入科技智慧,不斷創新優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堅持向“善”而生,逐“綠”而行,服務低碳循環和生態發展,持續為“綠水青山”注入金融活水。
郵儲銀行履行國有大行責任擔當,充分發揮資源和市場配置優勢,不斷提升新金融行動的綠色成色和底色,賦能綠色金融生態,重點圍繞能源、建筑、交通、制造和農林等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綠色金融和綠色產業發展協同。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綜合運用到客戶服務、業務受理、信貸流程、運營管理、風險決策全流程中,以綠色信貸、綠色理財、綠色保險和綠色債券為核心,打造綠色金融生態圈,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二、科技融合,打造綠色金融生態引擎
綠色金融生態涵蓋金融系統中所有綠色、環保、可持續性理念,通過數字技術將政府、銀行、投資者和其他金融機構動態鏈接,實現經濟和環境的互惠共贏,為經濟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提供完備的金融服務,形成“動態”綠色金融生態。
1.數據賦能,激發生態活力
郵儲銀行積極主動對接國家戰略導向與區域經濟發展策略,在綠色金融業務的經濟、成本、環境風險等各項數據上,借助血緣分析、關聯分析、聚類分析進行數據挖掘,及時識別特色化綠色金融需求,為客戶提供區域化綠色金融服務。借助多維數據不斷完善客戶屬性畫像和行為畫像,開展客群分析,構建以區域和客戶為核心的多維度關系圖譜,形成客戶專屬綠色檔案并對客戶進行分級分類管理。以促活算法、自然語言處理、識別算法、生成算法、虛擬客服等技術為基礎,以信貸特色業務為抓手,進一步優化營銷、辦理和貸后管理等業務環節,活化金融資源。
2.多維分析,優配生態服務
發展數智化是優化綠色金融生態服務的有效途徑。利用數據挖掘技術識別客戶屬性,借助物聯網技術收集管理數據,將綠色金融數據輸入模型,建立定制化客戶信息服務組件。通過組件驅動推薦算法和語音算法,打造關聯數據協同智能算法一體化平臺,實現綠色金融業務便捷辦理和客戶精準營銷。通過“云管邊端”的物聯網架構,結合視覺識別算法和衛星遙感技術,實現對抵押物(如活體、設備等)的智能動態監控和管理,優化綠色金融生態服務,構建更加綠色和可持續的未來。
3.提質增效,加快生態構建
綠色金融服務的高效供給是低碳產業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郵儲銀行將RAD和敏捷軟件開發模型應用在綠色金融產品的開發中,通過技術組件共享復用、靈活編排和快速組裝,發揮敏捷開發優勢,可并行構建多個業務場景,實現特色業務需求快速響應和落地。目前已構建500多個原子組件,可為行內營銷中臺、信貸中臺、運營中臺等各類業務中臺提供基礎能力,提高開發效率。如通過可視化的服務組件編排,將郵儲銀行“光伏貸”產品的開發周期縮短為7天,服務開發效率得到快速提升,同時系統的健壯性和穩定性得到了提高。
4.技術創新,拓展生態場景
智能交互技術為傳播更加豐富的內容提供了基礎,動作捕捉、姿態識別等技術開啟虛擬與現實的聯動。郵儲銀行積極探索金融服務邊界,以元宇宙為綠色生態載體,利用數字孿生、虛擬現實等技術構建沉浸式業務場景,打造碳賬戶。客戶可通過虛擬數字人、人機對話等方式進行現實化、立體化、多樣化的交互,積極參與到綠色金融服務的創新發展中,不再是被動接受金融服務的對象。同時根據客戶在元宇宙中的行為和選擇,提供更加個性化和貼近生活的金融服務,更好地推動綠色金融生態建設和發展。
三、場景升級,優化綠色金融生態
郵儲銀行堅守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定位,發揮綠色金融在協調經濟、生態和環境發展中的作用,以三農數字化轉型、普惠小微市場開拓和科技賦能綠色創新等典型場景為抓手,持續優化綠色金融生態環境。
1.夯實基礎,促進三農數字金融建設
完善的農村信用體系可以為農戶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郵儲銀行以構建農村信用體系、助力信用村(戶)和數字鄉村建設為出發點,利用圖像識別、知識圖譜等數字技術,通過建檔信息數據檢索、外部數據關聯分析等方式,從個人誠信、資產負債、生產經營狀況等多維度對農戶進行信用評定,研發線上信用戶貸款產品,為農戶提供便捷的綠色貸款渠道。同時,完善農戶標簽和檔案信息,打造“農村金融服務畫像”數據產品,針對46萬個行政村和超千萬個信用戶開展精準畫像,全面刻畫行政村全貌,深入洞察農戶行為,從而推進精準營銷和主動授信工作,為促進三農數字金融體系建設奠定基礎。
2.深化建設,開拓普惠小微藍海市場
郵儲銀行堅守“普惠城鄉,讓金融服務沒有距離”使命,積極落實中央普惠金融決策部署。升級小微企業數字化產品,拓展線上小微貸款服務場景,著力構建小微企業信用體系,以全國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為基礎,以多維建模分析數字化手段為工具,助推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利用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等技術提供BI服務,基于AIoT、生理特征提取、活體檢測等技術提供綜合AI服務,運用租戶過濾技術提供公共服務,使用編排技術提供業務邏輯服務,從而形成功能豐富的基礎原子組件。采用“原子能力庫+業務場景編排”模式,助力小微易貸等普惠金融產品線上化轉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郵儲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已達1.28萬億元,有貸款余額戶數突破200萬戶,后續將進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深耕小微金融藍海市場,深度觸達普惠群體客戶。
3.科技賦能,助力綠色金融數智服務
郵儲銀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理念,不斷提升數智服務能力,借助科技賦能綠色金融發展。利用5G、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進行數智化創新,建立綠色金融數字全景視圖,憑借智能感知、智能模型、客戶畫像技術推動傳統生產方式轉型,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在綠色信貸方面,借助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多模態識別等技術研發綠色標識自動識別功能和節能減排數據測算功能,對綠色養殖、種植數據進行實時上鏈,基于鏈上數據進行多維分析,實現線上種養殖監控、農場林場運營分析、農產品溯源跟蹤、惠農助農授信模型構建,為綠色信貸業務辦理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同時加快業務線上化轉型,借助智能語音、圖像識別、電子簽名等技術實現遠程雙錄,支持業務低碳化辦理。通過創新技術運用,推出個人碳賬戶、綠色低碳卡等產品,促進重要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為客戶提供智能、便捷的綜合金融服務,構建豐富的綠色金融“毛細血管”網絡。
4.健全風控,筑牢綠色金融風險防線
郵儲銀行發展科技金融、生態金融、協同金融、產業金融和綠色金融,并將風險合規貫穿始終,健全貸前風險識別、貸中實時風控、貸后風險預警的全流程數字化風控體系。強化貸前風險識別,建立“綠色畫像”數據模型,形成業務白名單,結合貸前客戶準入模型進行自動授信。如利用衛星遙感、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對綠色業務進行識別和初步歸類,提升綠色業務識別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收緊貸中實時風控,搭建“客戶畫像+模型規則+風控策略+自動預警”風控體系,對接多維外部數據,建立360度視圖客戶數字畫像,構建反欺詐策略體系、智能審批規則模型集合,有效提升風險識別精準度。推進貸后監控預警,建立綠色風險數據庫,對風控流程關鍵環節進行自動化、智能化和集約化改造,提升綠色金融風險前瞻研判和風險變化敏銳識別能力,實現跨渠道、跨條線、跨部門風險資源整合共享和全行級綠色風控管理。
四、深化綠色金融生態建設
郵儲銀行深耕綠色金融體系建設,已實現“政府指導+銀行貸款+企業+個人”多方聯動的綠色多元場景生態圈,并逐步加強在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債券承銷等金融業務的支持,未來還將持續加大金融場景生態建設。一是持續深化金融科技場景服務。踐行業技融合理念,拓展綠色金融業務渠道數字化場景,延伸綠色金融服務觸達范圍,加大移動端布局,滿足“指間”業務辦理需求。二是持續加大金融科技供給保障。形成數字化能力持續建設機制,打造金融數據多方安全共享平臺,擴大綠色金融覆蓋范圍,穩步構建智能、高效、安全的綠色金融科技支撐體系,打造個性化金融服務,提升客戶體驗。三是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科技人才”培養戰略。健全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提升員工創新意識和業務素養,鼓勵業務人員與科技人員進行交流和思維碰撞。
成功者源于堅守初心、勇于變革。郵儲銀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順應數字化發展趨勢,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致力于打造性能卓越、高效、穩定的數字化綠色金融生態體系,推動信息科技從支撐、助推業務發展向賦能引領轉變,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助力加快打造一流的數字生態銀行、綠色普惠銀行、氣候友好型銀行和生態友好型銀行!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金融電子化》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