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創新發展的新機遇
- 2021-03-23 瀏覽:5132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推動實際貸款利率進一步降低,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強化公司治理。
業內專家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既從宏觀和市場層面揭示了我國銀行業創新發展面臨的新機遇,也為下一步銀行業穩健經營,為實體經濟“輸血蓄力”指明了方向。
科創、綠色、普惠是信貸重點支持領域
與往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化了定向支持,提出“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戶,推廣隨借隨還貸款,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多位市場人士表示,這為2021年銀行信貸布局的重點支持領域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科技創新將成為信貸資金重點布局領域。2021年制造業領域信貸增速將繼續維持在10%以上,信貸投放將重點布局國家重大科技戰略領域,如芯片、量子計算等電子信息產業,并可能將信貸政策執行情況納入MPA考核。另一方面,綠色金融發展有望進入快車道。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信貸業務將進一步加大對低碳產業、綠色產業的支持,氣候投融資將日益成為銀行綠色金融重要領域。同時,預計2021年綠色債券、綠色信貸投放量將加大。”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
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2020年,商業銀行凈利潤下滑,導致內源補充資本能力有所不足。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繼續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強化公司治理”。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銀行董事長王天宇在今年兩會上建議,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工具需要進一步優化。比如,將可進行CBS操作的永續債合格主體條件進一步放寬,使大部分中小銀行滿足準入條件。適當提高中小銀行自營投資資本補充債券的限制比例,擴大中小銀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投資主體和投資規模。完善中小銀行發行可轉債的市場安排。支持中小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方式降低風險加權資產。
在完善中小銀行公司治理方面,中原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李樹林建議,一是優化股東結構,嚴格把關股東資質,規范股東行為。進一步明確銀行關聯交易的范圍,防止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問題。二是強化“三會一層”履職監督,形成以黨委領導為核心、以專業治理為方向的內部管理機制。針對“三重一大”事項,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報告、報備和外部監督機制。三是完善金融機構考核、評價和盡職免責制度,通過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來促進穩健經營。
本文來源:金融時報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