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銀行將繼續當行業“鯰魚”,領先者已在5方面進行實踐
- 2024-08-08 瀏覽:4137
《銀行科技研究社》(作者 木子劍):近日,奧緯咨詢和微眾銀行發布《全球數字銀行發展與創新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全球數字銀行整體發展、領先數字銀行實踐2部分進行介紹,并展望了數字銀行未來。
全球數字銀行發展:分布式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提供支持,適合普惠金融發展需要
《報告》所稱的數字銀行是指依托金融科技解決方案、主要以線上方式提供存貸匯等核心銀行服務、且擁有獨立公司主體身份的持牌金融機構。
過去十年間,數字銀行數量顯著增加。截至2023年末,全球累計成立的持有銀行牌照的數字銀行總數達到235家。
數字銀行可分為原生數字銀行及衍生數字銀行。原生數字銀行,通常為新設銀行或金融科技企業,以線上服務為核心,借助金融科技,為傳統銀行業務欠發達地區以及傳統銀行業務無法覆蓋的客戶提供在線金融服務。衍生數字銀行則由傳統銀行衍生而來,借助金融科技對現有銀行業務進行數字化轉型,實現產品服務創新、客戶體驗優化、運營降本增效。
《報告》指出,數字銀行的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客觀環境的助推。分布式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關鍵基礎設施在全球各地逐漸完善,為數字銀行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使其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擴展業務。此外,疫情加速了數字銀行服務的發展。
另一方面,數字銀行的便捷與集約的業務形式適合普惠金融的發展需要。數字銀行線上為主的展業方式以及相對集約的成本結構,可幫助觸達過往沒有被傳統銀行體系所覆蓋的人群。小微企業也可通過數字銀行獲得更有效的金融支持。
《報告》列出了各大洲數字銀行的發展規模及特點,從整體而言,數字銀行的模式已在各大洲主要市場得到驗證,說明數字銀行憑借技術和模式的創新,無論在成熟市場還是發展中市場均具有一定的普遍適應性。
《報告》指出,數字銀行在一個區域內得以快速發展仍需要一定的支持性條件,包括該區域內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基礎設施的完備;域內技術及運營人才的供給等。另外,監管在其中發揮著一定的助推作用。
目前全球領先的數字銀行呈現多樣化的發展道路,差異化或來自市場環境塑造和數字銀行資源稟賦的差異。其中,亞洲原生數字銀行在成立后較短時間內實現盈利,并保持良好的業務增長和盈利性,顯示其已形成較強的技術創新和運營能力。目前這種優勢在其各自的單一市場上得到了驗證和強化,亞洲原生數字銀行未來可能進一步探索在多市場覆蓋中發揮其已形成的優勢。
領先數字銀行實踐:可持續商業模式、生態、多元化、多市場、數據流通
《報告》指出,在差異化的數據表現之外,全球各區域的領先數字銀行在思考著一些類似的問題。領先數字銀行的實踐可分為5個方面:
一是提升盈利性,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目前在商業上較為成功的數字銀行,依然以息差收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常見模式包括兩大類,一類是依托大人口基數的市場,以零售驅動的模式;另一類是聚焦人口基數相對較小的市場,聚焦高收益利基市場的發展模式。
二是深挖獨特的生態資源。數字銀行在形成一定的客群基礎后,要進一步發展和打造優勢,需要開發其“生態圈”的資源。生態圈既包括數字銀行自身所處的生態圈,也包括其所服務的客戶群體所處的生態圈。生態體系可為數字銀行提供豐富的數據資源和合作場景。
三是拓展多元化的業務模式。不少領先數字銀行正在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模式,嘗試方向包括提供銀行即服務(BasS)、科技能力輸出、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非金融服務等。其中,BaaS服務(Bank as a Service),主要是以API接口等方式向其他非銀機構或企業提供嵌入式金融服務和產品。
四是探索多市場覆蓋。多市場覆蓋是數字銀行尋求進一步增長的產物,同時也是各國數字銀行將各自市場內的領先金融科技、運營模式和實踐經驗推廣至其他市場,提升金融領域國際影響力的舉措。
五是參與數據要素流通的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是數字銀行的核心資產,數據的流通和應用以及相關技術能力則是數字銀行的核心能力之一。數字銀行可積極參與數據要素的流通和共享,進一步促進自身發展。領先數字銀行已在嘗試成為數據要素流通的推動者以及技術應用的的創新者,包括提供開源技術比如隱私計算等、提供數據要素流通產品化解決方案。
展望數字銀行未來:繼續當行業“鯰魚”,利用新興技術創新產品和服務
《報告》從3方面對數字銀行未來進行了展望:
一是數字銀行仍將在金融體系中扮演創新推動者角色。數字銀行難以成為對現有銀行業形成根本性改變的“行業顛覆者”,而是持續保持行業的“鯰魚”姿勢,以其金融科技和創新能力,促使行業保持創新活力。
二是新興科技將推動數字銀行形態與模式進一步演化。隨著人工智能、Web 3.0、物聯網、元宇宙等技術的發展,數字銀行業仍會持續出現創新的應用、產品和服務。數字銀行先行者已在嘗試通過新技術創新服務模式,其中大部分離正式投入商業化使用還有較長距離。比如Gen AI、語音合成等技術使數字銀行有能力提供更加自動化、個性化的虛擬銀行經理。
三是傳統銀行與數字銀行的邊界將逐漸模糊。一方面,隨著規模的提升和業務的多元化,領先數字銀行開始采用一些傳統銀行的模式;另一方面,經過數字化改造,不少傳統銀行具備較強的科技能力和數據能力,并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業務模式。
本文來源:銀行科技研究社微信公眾號
免責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等非商業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